記得十幾年前,少數基層人大在閉會期間開展代表履職活動,存在“召集代表難、組織活動難、推動解決問題難”等問題,那么這十幾年來,基層人大在激發代表履職熱情、創新代表履職形式、推動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方面有哪些變化、有些什么好的做法呢?讓我們走進惠州市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看一看吧。
惠州市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在2020年,積極探索創新,實施“三三制”工作機制,把為民紓困作為第一要求,創新代表履職形式,豐富代表履職內容,及時回應了群眾呼聲,有效解決了百姓難題。
這天中午午休后,惠州市七聯小學學生家長鄧巧玲和往常一樣,送孩子去上學,這個路口她每天都要走上四趟。她說,相比前兩年,現在她和孩子過馬路感到更安全、更從容。
鄧巧玲 惠州市七聯小學學生家長:沒有紅綠燈之前,帶小朋友過,心里很擔心??!因為那個車速很快,都是大車、泥頭車,特別擔心小孩的那個安全。裝了紅綠燈之后,那個車會等紅綠燈,然后我們過馬路的時候會安全很多。沒空來接小孩的時候,小孩子自己過馬路也安全多了。
2020年惠州市梅湖大道開通,當時梅湖大道七聯村路口還沒有設置紅綠燈等交通安全設施。由于路況好視野開闊,來往車輛車速都比較快,給經常需要過街的七聯村村民和七聯小學師生造成了非常大的交通安全隱患。
人大代表在駐站接待群眾時,村民和學生家長多次前來反映這個問題,強烈要求盡快安裝交通安全設施。
林志恒 惠州市惠城區人大代表:我們現在這個位置就是七聯村的梅湖大道,因為它是一個過境公路,所以貨車跟泥頭車、重型貨車是相當的多,在交通設施沒有完全跟上的情況下,這里的車輛,大車小車非常的快,車速有的甚至七八十公里以上的車速,對我們這里的村民,尤其是我們的學生上學也造成一個非常大的安全隱患。我們人大代表也及時收集到這樣的情況,向我們的相關部門去反映這個事。
當時的梅湖大道七聯村路口除了沒有安裝交通安全設施,還存在另一個問題,就是每逢雨季,路口總是嚴重積水,給七聯小學師生的出行帶來很大的不便。
陳燕文 惠州市七聯小學校長:我們這個路口就已經比較低洼,一下雨它容易積水,一積水來不及排走,那孩子在路上一走,積水有時候深到我們小孩子的膝蓋這樣子,確實是挺危險的,因為看不清哪個地方比較深,哪個地方比較淺。
惠州市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在收到人大代表意見的同時,也從社情民意聯絡員隊伍和“江南民意通”微信小程序另外兩條聯絡主渠道,收到了群眾希望加快安裝紅綠燈和解決路口積水的呼聲。這個問題事關七聯村村民和七聯小學300多名師生的出行安全,江南街道人大工委立即行動起來,采取“階梯跟進”機制進行監督推動解決。
鄧力平 惠州市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在收到這個問題之后,第一步,人大工委組織了相關的人大代表和相關的職能部門負責人一起來到現場,開展專門的調研,提出解決的方案,推動問題的解決。第二步,我們組織相關的人大代表形成書面的意見建議,通過我們人大專門的渠道,(轉)請有關的部門予以重視和解決。
由于梅湖大道七聯村路口問題的解決涉及市、區兩級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已經超出了江南街道辦事處的職責范圍,江南街道人大工委為此啟動了三種群眾訴求處置機制之一的“約請共商會”機制,以市、區兩級人大代表的名義,邀約市、區兩級政府的交通、市政等部門到現場召開共商會,共同商議解決群眾反映熱點難點問題。
劉強 惠州市市政園林事務中心工程三部部長:我們中心接到城區的反映以后,高度重視,指派專人到現場進行了多次的實地調研,跟城區當地的部門多次來進行協調溝通,商討解決(路口積水)的方案。在實施過程中我們的時間是很短的,大約半個月時間就完成了施工。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政府相關部門先后投入110多萬元,通過安裝紅綠燈、設置人行道、鋪設排水管道等7項工作,在2021年8月順利解決了梅湖大道七聯村路口積水和設置交通安全設施的難題。
陳燕文 惠州市七聯小學校長:現在沒有積水了之后,孩子經過也不會再濕到鞋,也不會把褲子也搞濕。紅綠燈設置好了之后,我們就安排老師護送下孩子過馬路,我們就比較放心,做得非常好,我們學校非常滿意。
梅湖大道七聯村路口交通安全難題的解決,是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實施“三三制”工作機制破解民生難題的一個縮影。
2020年6月,惠州市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實施聽民意解民憂“三三制”工作機制,即“三級聯絡機制、三條聯絡主渠道、三種處置機制”,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聯系群眾、了解民情、反映民意方面的主體作用,有力推動了基層熱點難點問題的解決,形成街道人大監督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工作閉環。
王宗全 惠州市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一、創建三級聯絡機制,建立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村社區聯絡站、社情民意聯絡員隊伍,實現“人大代表—民情聯絡員—選區群眾”三方積極聯動。二、構建三條聯絡群眾主渠道,開展好“駐站接待”活動、運用新興媒體“江南民意通”、開展“主題走訪”活動,暢順民意溝通。三、創建三種處置機制,建立“限時辦理制”、建立“階梯跟進制”、建立“約請共商會”機制,更好紓解民困。
劉妙銀 惠州市惠城區人大代表:現在我們(實施)“三三制”以后,我們通過定期接待群眾,跟社情民意聯絡員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對他們的問題把握得比較精準,讓群眾感覺到我們人大代表就在他身邊,我們去解決群眾的問題,那么就比較精準,群眾很滿意。
自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實施聽民意解民憂“三三制”工作機制兩年多來,已交辦群眾訴求事項30件,階梯跟進民生事項15件,召開約請共商會6場,為轄區居民辦成實事好事40多宗,調動資金近1000萬元,涉及受益群眾3萬多人。
鄧力平 惠州市惠城區江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三三制”充分發揮了人大代表獨特優勢。第一個,解決了陣地和隊伍的問題?,F在,江南已經建成有100多人組成的人大工作網絡團隊。第二個,穩定和拓寬了代表與群眾相互溝通聯系的渠道。比如微信平臺“江南民意通”,通過這個,百姓24小時、全天候,很方便地反映問題。第三個,很好地解決了代表在多種渠道收集到群眾意見建議以后怎么辦的問題,并且形成了一套組合拳,讓代表的職能作用發揮得更有力、更高效。
縣鄉人大是基層國家權力機關,是實現基層民主的有效形式,是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基礎?;葜菔谢莩菂^江南街道人大工委實施聽民意解民憂“三三制”工作機制,破解了基層人大的工作瓶頸,充分發揮了人大代表的獨特優勢,緊密聯系群眾,努力為群眾排憂解難,積極搭建代表履職平臺,創新代表履職機制,豐富代表活動形式和內容,使代表履職有更多“舞臺”、實施監督有更多“底氣”、為民發聲更有“動力”。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基層人大積極探索、勇于創新,不斷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東實踐!